【2.3】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医学人口统计(medical demography)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与卫生事业发 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口统计不仅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及确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人群健康水平及评价卫生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

一、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 1、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
  • 2、统计报表
  • 3、人口调查(抽查和普查)

二、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1、人口总数

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

一般采用一年的中点,即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统计

统计人口数的方法:实际制 和 法定制

2. 人口学特征指标

人口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等,其中最常用来描述人口结构的是年龄和性别。常用人口学指标如下

人口学特征指标

指标 分子 分母 基数 指标类型
老年(人口)系数 ≥65 岁人口数 人口总数 100% 频率型
少儿(人口)系数 ≤14 岁人口数 人口总数 100% 频率型
总负担系数 ≤14 岁人口数 + ≥65 岁人口数 15~64 岁人口数 100% 相对比型
少儿负担系数 ≤14 岁人口数 15~64 岁人口数 100% 相对比型
老年负担系数 ≥65 岁人口数 15~64 岁人口数 100% 相对比型
老少比 ≥65 岁人口数 ≤14 岁人口数 100% 相对比型
性别比 男性人口数 女性人口数 100% 相对比型

三、生育和人口死亡的常用指标

1、测量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

测量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

指标 分子 分母 基数 指标类型
粗出生率 同年活产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1000/千 强度型(近似)
总生育率 同年活产数 同年15~49岁妇女数 1000/千 相对比型
年龄别生育率 同年某年龄组活产数 同年某年龄组平均妇女数×1 年 1000/千 强度型(近似)
总和生育率 是15­49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统计指标

测量人口再生育的情况必须从出生及死亡两方面考虑,常用的统计指标有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和净再生育率。

  • 自然增长率(natural increase rate,NIR)是粗出生率(CBR)与粗 死亡率(CDR)之差,即NIR=CBR-CDR。
  • 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GRR)是指每个妇女一生平 均生育的女儿数,GRR = 总和生育率×女婴占出生婴儿的比例。
  • 净再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NRR)是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剩下的即为真正能 取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

3.死亡统计指标

死亡统计主要研究人群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应用:

  • 反应人群总死亡水平,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 亡危险性的大小
  • 反应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 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病因探讨和评价防制措施
  • 疾病发生风险的指标(病死率高/病程或存活时间短的疾病)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病死率 =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 100 %

  • 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
  • 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 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
  • 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 受多种因素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诊断及治疗水平、病原体毒力)

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指标 分子 分母 基数 类型
粗死亡率 同年内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口数×1年 1000/千 强度型(近似)
年龄别死亡率 同年某年龄组死亡人数 同年某年龄组平均人口数×1年 1000/千 强度型(近似)
婴儿死亡率 同年<1周岁死亡人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1000/千 频率型(近似)
新生儿死亡率 同年<28天死亡人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1000/千 频率型(近似)
围生儿死亡率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7天死亡人 数 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活产 数 1000/千 频率型(近似)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1000/千 相对比
孕产妇死亡率 同年孕产妇死亡数 同年活产儿总数 10万/10万 相对比
死因别死亡率 同年内某原因死亡人数 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 10万/10万 强度型(近似)
某病病死率 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同年患该病总数 100% 频率型(近似)
死因构成比 同年某死因死亡数 同年内死亡总数 100% 频率型(近似)

(1)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 简称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 IMR),指某年活产儿中未满1周岁 婴儿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群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
  • 围生儿死亡率(perinatal mortality rate)是衡量孕前、孕期、产期、 产后保健工作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rate under age 5)是近些年来国 际组织推荐并应用较多的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
  • 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CSDR)指某种原因(疾病) 所致的死亡率,也称某病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 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
  • 病死率(fatality rate, FR)指在某一期间内(1年)患某病者因该病 死亡的百分比,可说明一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一个医疗单位 医疗水平和质量。

(2)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指标

  • 死因构成比(proportion of dying of a specific cause),也称比例死亡 比(proportionate mortality rate, PMR)或相对死亡比,指全部死亡人 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 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 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当死者患有多种疾病和损伤时,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最重要的致死原因 作为死者的死因,称基本死因(underlying death cause)。

参考资料

  • 中山大学课程 《医学统计学》方积乾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吴涛老师的 《流行病学绪论》 课件
药企,独角兽,苏州。团队长期招人,感兴趣的都可以发邮件聊聊:tiehan@sina.cn
个人公众号,比较懒,很少更新,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如果回复不及时,可发邮件给我: tiehan@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