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BiTE
20世纪90年代末,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被批准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后,标志着癌症的靶向免疫治疗首次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基于T细胞的疗法,则进一步将肿瘤免疫治疗带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CAR-T和BiTE(bispecificT cell engager)是T细胞疗法最为关键的两个技术策略,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孰优孰劣,也是争论颇多。
双特异性T细胞结合子(BiTEs)由两个不同的抗体单链可变片段(scFvs)组成,它们分别来自抗CD3的抗原结合结构域和抗TAA抗体,通过linker共价连接。
BiTEs同时与内源性T细胞和肿瘤细胞结合,形成免疫突触,通过内源性TCR激活T细胞,T细胞进而通过穿孔素、颗粒酶及细胞接触诱导凋亡等杀伤肿瘤细胞。第一个获批的BiTE是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 Blincyto)。
BiTE设计及作用机制示意图(Cancer Discov. 8, 924–934 (2018))
与BiTEs一样,CAR-T细胞能够通过一个TAA的scFv识别肿瘤细胞。然而,与BiTEs的激活不同的是,CAR-T不是通过内源性TCR复合物被激活,而是通过来自CD3和共刺激分子(如4-1BB和CD28)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结构域。
CAR-T结构及作用机制(示意图(Cancer Discov. 8, 924–934 (2018))
CAR-T和BiTE的异同总结
参考资料
这里是一个广告位,,感兴趣的都可以发邮件聊聊:tiehan@sina.cn
个人公众号,比较懒,很少更新,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如果回复不及时,可发邮件给我: tiehan@sina.cn
个人公众号,比较懒,很少更新,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如果回复不及时,可发邮件给我: tiehan@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