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

一、吞噬细胞

1.1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1.1 分类:

  • 单核细胞(monocyte)
  • 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1.1.2.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髓样前体细胞——单核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巨噬细胞(组织)

1.1.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LPS受体(CD14)、甘露糖受体(mannosereceptor)、补体受体(complementreceptor,CR)和FcγRⅢ。

(2)提供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受体:TLR-4(toll-likereceptor-4)和TLR-2等。

(3)递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MHC-Ⅱ类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表

达)、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无表达)。

1.1.4.主要免疫学功能

(1)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

①毒性物质—H2O2、O2-和NO

②抗微生物肽—防御素、阳离子蛋白

③酶类—溶菌酶

(2)抗原递呈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等。

非调理性受体:甘露糖受体: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介导吞噬细胞吞噬。

清道夫受体:识别并与细菌细胞壁某些组分结合,有效地清除血循环中的细菌。

TOLL样受体最早在果蝇中发现,是一种I型跨膜受体,可介 导真菌和G+细菌对果蝇的感染免疫反应。

调理性受体(FcR和CR)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后即迅速进行识别并产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反应。发挥这一功能主要是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这些天然免疫细胞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molecule,PRR/PRM),受体识别高度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非调理性受体就是PRR)

1.2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1.主要膜分子

(1)补体受体:CR1、CR3和CR4

(2)Fc受体:lgGFc受体(FcγRⅠ/Ⅱ/Ⅲ)、IgAFc受体

(3)其他膜分子:LFA-1、IL-8R等

2.主要免疫学功能

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1)直接吞噬清除病原微生物。

(2)通过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

IgG-Ag——FcγR——吞噬、杀伤;

细菌夹膜——机体——IgM抗体——激活补体——CR——吞噬。

1.3 吞噬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

①吞噬杀菌作用

前提:其表面成份对多种病原体均表达的“非己”分子的非特异性识别与结合。

物质基础: 氧依赖杀菌系统(ROIs, RNIs)

作用方式: 调理吞噬(CR、FcR 、清道夫受体)A

后果: 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

②分泌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

如TNF-a、IL-1、IL-6、IL-8、IL-12、MCP-1、PGE、LTB4、PAF等。

③加工处理提呈抗原,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④抗肿瘤

作用方式:膜融合,释放胞毒物质(TNF-a、蛋白水解酶、溶细胞素)ADCC

⑤免疫调节

二、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器官,因其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而得名

2.1 特点:

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活化,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2.2 发生:

前体阶段未成熟阶段迁移期成熟期DC

2.3 主要免疫学功能:

对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参与免疫调节(分泌细胞因子)

三、NK细胞

3.1 特点:

  •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granularlymphocyte,LGL)——胞浆中含嗜天青颗粒。
  • 分布: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
  • 脾中占1%~2%;
  • 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存在。

3.2 NK细胞受体

1.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1)识别糖类配体(靶细胞)à活化à细胞毒作用

(2)FcγRⅢ(NK细胞)+IgG抗体(结合抗原) 活化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1)P58分子和P70分子à识别MHCI类分子

(2)CD94-NKG2异二聚体分子à识别HLA-I分子

3.3 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抗感染与抗肿瘤;

病毒感染:易感细胞、吞噬细胞分泌IFN-a/b、TNF-a、IL-12、15、趋化性细胞因子等

NK细胞趋化、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分泌IFN-g、TNF-b干扰病毒复制、进一步活化吞噬细胞

抗肿瘤NK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活化B细胞的增殖分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分泌IFN-g、TNF-b、GM-CSF增强机体早期抗感染能力和免疫监视作用

四、NKT细胞

4.1 分布:

骨髓、肝和胸腺中;

4.2 主要表面标志:

CD2+、TCR+、CD3+、CD56+、CD4-、CD8-

4.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 细胞毒作用
  • 识别杀伤某些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
  • 杀伤机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诱导凋亡。
  1.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IL-4、IFN-g等。

五、dgT细胞

  1. 皮肤黏膜局部抗病毒感染
  2. 肿瘤杀伤
  3. 免疫调节

六、B-1细胞

主要生物学功能

  1. 主要识别TI-2抗原的多糖类物质,如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
  2. 参与对多种细菌(尤其体腔中)的抗感染免疫;
  3. 产生低亲和力IgM类的生理性自身抗体,参与对衰老、蜕变自身细胞的清除;
  4. 通过产生IgM类自身抗体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七、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7.1 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

7.2 分布:

  • 嗜碱粒细胞——血液
  • 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7.3 膜分子:

  1. FcεRⅠ(IgE的Fc受体)
  2. C3aR和C5aR

7.4 活化方式:

  1. IgE-Ag同FcεRⅠ交叉连接
  2. 同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7.5 细胞活化产物

  1.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白三烯C4、前列腺素D2
  2. 分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IL-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

7.6 生物学功能

  1. 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第一道防线)。
  2. 对I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
  3. 抗寄生虫感染。

八、嗜酸性粒细胞 ( eosinophil )

8.1 表达分子

  1. 高亲和性FcεRⅠ
  2. 细胞因子受体IL-5、趋化因子受体

8.2 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

  1. 释放毒性颗粒蛋白主要碱性蛋白
  2. 生物活性介质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 细胞因子IL-3和IL-5等

8.3 生物学功能

  1. 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 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

参考资料

  • 《医学免疫学》课件 新乡医学院 宋向凤、张国俊、徐春阳、孙爱平、孙书明、赵铁锁等老师
这里是一个广告位,,感兴趣的都可以发邮件聊聊:tiehan@sina.cn
个人公众号,比较懒,很少更新,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如果回复不及时,可发邮件给我: tiehan@sina.cn